马克思主义如何内化为人民的信仰
徐 悦 张 新
2017年03月08日08:11 来源:人民论坛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面对新的历史条件下更为复杂严峻的意识形态形势,如果我们不用马克思主义引导广大群众,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就会乘虚而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然会受到削弱。因此,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全面发挥理论教育的巨大作用,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与群众生活实践的有机联系,使马克思主义迅速、有效地融入大众的日常生活领域,为人们自觉接受和认同,进而上升为心理层面的坚定信仰。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指导,为增进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统一提供了坚实思想基础”。如何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级化、价值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现代社会客观发展环境现状下,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现代化,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历经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成功进入国际舞台的中心,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和平崛起的道路上,西方一些国家不断散播“中国威胁论”,向中国传播一些消极腐朽的价值观,腐蚀中国人民的思想信仰,试图遏制中国的发展壮大。
在此背景下,需要我们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内容,做到旗帜鲜明地捍卫马克思主义真理。马克思主义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系,而且是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不是故步自封的学说,而是随着实践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的科学体系。我们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人民群众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努力广泛地推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发展和创新中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内容,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具体“内化”为人们的自觉意识。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比,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理论教育。它不仅仅是一种思想和品德的教育,而是需要在实践中与时俱进地研究和解决中国在改革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者应在现代化、全球化、信息化进程中洞悉天下大势,认清时代发展,把握中国未来走向。正是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思想引领和实践反思中,马克思主义方能走入人民的实际生活与精神家园,发挥自己的特殊作用。为此,要运用人民喜闻乐见的语言和形式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规律,使之成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